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!
亞洲皇家花園之旅:穿越帝王園林的時光之美
從德里的階梯噴泉到大城的水上涼亭,亞洲的皇家花園遠不僅是觀賞用的園林——它們是權力、美學與文化精神的活體象徵。每一座園林都講述著權勢與寧靜的故事,是君王與工匠共同塑造的「自然的秩序」。這篇導覽將帶你探索五座最具代表性的亞洲皇家花園,從帝國的氣派到禪意的平衡,體驗園藝與歷史交織的壯麗篇章。
一、阿姆利特花園(Amrit Udyan),印度新德里
隱藏於印度總統官邸「拉什特拉帕提巴旺」(Rashtrapati Bhavan)背後的,是全印度最具規模與精緻設計的花園之一——阿姆利特花園(舊稱莫臥兒花園)。它佔地十五英畝,由英國建築師盧琴斯爵士(Sir Edwin Lutyens)於二十世紀初設計,將英式的嚴謹對稱與莫臥兒帝國的優雅幾何完美融合。
整座園林採用波斯傳統的「四分庭園」(Charbagh)設計——象徵天堂四河的水道分割成完美的方格。從空中俯瞰,它宛如一張繡花地毯:四個區域被細長水渠切割,花壇與蓮花噴泉點綴其中。每年二至三月間,花園短暫對外開放,鬱金香、玫瑰、萬壽菊與三角梅爭相綻放,色彩如畫。
在阿姆利特花園中漫步,彷彿進入一場視覺與香氣的盛宴。水流聲與花香交織,陽光在噴泉間閃爍,每一個轉角都展示著精密的秩序——階梯草坪、藤架走道、環形草坪交錯,構成一幅有節奏的構圖。這裡不只是植物園,更是一場文化對話:英式莊嚴與印度的詩意在此共鳴。
花園只於特定季節開放,需事先預約。若能於花期造訪,不妨花時間細賞三大區域——長形園、矩形園與圓形園——感受設計師如何以建築語言雕琢自然,創造人與天地的完美比例。
二、邦芭茵皇家宮殿花園(Bang Pa-In Royal Palace Gardens),泰國大城府
在昭拍耶河的一座小島上,距離曼谷約一小時車程,坐落著一處如夢似幻的園林——邦芭茵皇家宮殿花園。這裡曾是暹羅國王的夏宮,如今則是融合東西美學的園藝奇蹟:泰式涼亭、歐式宮殿與中式樓閣錯落其間,倒映於清澈池水與綠茵之中。
此地最早可追溯至十七世紀的大城王朝,但現有格局主要由十九世紀的拉瑪五世(朱拉隆功大帝)所重建。這位改革派君主以園林展現其文化抱負——既吸收歐洲建築語彙,又保持泰國的精神韻味。花園中心的「阿逸沙旺亭」(Aisawan Thiphya-Art Pavilion)是其象徵:一座金色柚木涼亭浮於湖面,亭名意為「天上自由之座」,映照出暹羅的華麗與寧靜。
漫步其間,橋梁拱起於荷花池上,修剪整齊的綠籬與白牆相映。宮殿之間的步道寬敞安靜,鳥鳴與微風交替。與曼谷的繁華王宮不同,這裡散發著一種淡然的尊貴,是放慢步調、沉思冥想的理想之地。
最佳造訪時段為清晨或黃昏,此時陽光柔和,池水如鏡。園區對外開放全年皆可參觀,但部分建築仍供王室使用。遊客須著裝端莊(避免無袖與短褲),建議預留兩至三小時,細細體會泰國皇家園林的節制與和諧之美。
三、佩拉德尼亞皇家植物園(Royal Botanic Gardens, Peradeniya),斯里蘭卡康提
若要尋找一座同時承載王權與植物奇觀的園林,那非斯里蘭卡康提的佩拉德尼亞皇家植物園莫屬。這座佔地近六十公頃的園林,位於古都康提西側,最早為十四世紀坎地王國的御苑,後於英國殖民時期改建為現代植物園。
今日的佩拉德尼亞擁有超過四千種植物——從高聳的椰林與榕樹,到千姿百態的蘭花與香料。園中最著名的是一棵巨型無花果樹,其樹冠面積超過兩千五百平方米,宛若天然穹頂。另一側的「棕櫚大道」筆直延伸,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斕光影,令人駐足良久。
園林內分區明確:香料園展示島國昔日的貿易榮耀;蘭花館收集數百種本地與外來蘭科植物;蕨類園則再現熱帶雨林的原始風貌。潮濕的空氣裡彌漫著花香與泥土氣息,是斯里蘭卡肥沃土地最真實的寫照。
遊客通常需兩至三小時方能略覽全園,但若願意靜下心來,更能發現河畔的長椅、遠山的倒影,以及被鳥鳴填滿的樹影空間。雖然植物園後來由英人規劃,但坎地王國的皇家精神依然滲透其間——這裡是一座以秩序與豐饒歌頌自然的聖地。
四、恰什梅沙希花園(Chashme Shahi),印度查謨與喀什米爾、斯利那加
在喀什米爾山谷的高地上,雪水自札巴萬山脈傾瀉而下,孕育出一座被傳說與山霧圍繞的花園——恰什梅沙希,意為「皇家之泉」。此園建於西元1632年,由莫臥兒帝國總督阿里·馬丹汗奉皇帝沙賈汗之命,為王子達拉·希戈所築。它是斯利那加三大莫臥兒園林中最小的一座,卻以其靜謐而聞名。
花園的靈魂是一股天然湧泉,相傳其水具有療效。泉水沿著石階與水渠層層流下,形成三層台地,對稱精巧。與規模宏大的夏里瑪爾或尼沙特花園不同,恰什梅沙希更具私密氛圍,適合沉思靜觀。它完美體現了莫臥兒「人間天堂」的理想:水、樹蔭、香氣與遠山共構的詩意世界。
從泉亭眺望,整座花園與山勢相互呼應。每一層平台都框出不同的景致——或是達爾湖的波光,或是松林的綠影。這種「順勢而為」的佈局,使花園像是大自然自己雕刻出的藝術,而非人為的造景。
春夏之交是造訪的最佳時節,此時喀什米爾百花盛開,空氣清新而明亮。早晨的陽光照在泉水上,折射出晶瑩光影,令人彷彿置身畫卷。對旅行者而言,這不僅是一處風景,更是與歷史對話的寧靜之所。
五、桂離宮庭園(Katsura Imperial Villa Gardens),日本京都
在所有亞洲皇家園林中,京都的桂離宮可謂極致之作。此園建於十七世紀初,由皇室成員八條宮智仁親王所建,代表了日本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——在這裡,美學、建築與哲思融為一體。
桂離宮的設計理念並非對稱與宏偉,而是追求「侘寂」(Wabi-sabi)——在簡約與不完美中尋找永恆之美。整座園林環繞一個大池,島嶼與橋樑錯落其間,宛如自然的縮影。小徑蜿蜒,景致層層展開——一步一景,如詩如畫。
園內的茶亭、月臺與木質走廊皆為觀景與品茶而設,體現日本宮廷文化中以靜為美的精神。這些建築既質樸又優雅,與周圍自然融為一體。風吹過竹林的聲音,也成為景觀的一部分,令人心境沉靜。
桂離宮現由日本宮內廳管理,參觀需事先預約,並由導覽人員帶領。每批訪客人數有限,以維持園林的靜謐氛圍。春季櫻花與秋季楓紅是最動人的時節:四月的花影映水如詩,十一月的紅葉倒映如火。行走其間,仿佛置身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畫卷,體會日本美學的極致。
帝王園林的永恆語言
橫跨亞洲的皇家花園,是各文明對「美」與「秩序」的共同信仰。從新德里的幾何對稱,到京都的自然之靜,這些園林不僅反映權力的象徵,更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哲學關係。
造訪它們,彷彿閱讀一部活的歷史書:每一道水渠、每一株花樹都記錄著帝國的美學與精神。無論你漫步於德里的玫瑰園、康提的蘭花館,還是京都的竹徑之間,都能感受到同樣的邀請——放慢腳步,細觀自然,在被時間雕琢的園林中,重新找回人與天地的平衡。
